在政府投资项目的实施中,概算控制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财政或国有资金的合理使用,更影响着项目的顺利推进与最终效益。
《政府投资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投资原则上不得超过经核定的投资概算。
因国家政策调整、价格上涨、地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等原因确需增加投资概算的,项目单位应当提出调整方案及资金来源,按照规定的程序报原初步设计审批部门或者投资概算核定部门核定;涉及预算调整或者调剂的,依照有关预算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那么,政府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如何控制好概算?
一、设计阶段是概算控制的源头
设计阶段是决定项目成本的关键环节,设计阶段对项目投资的影响程度高达70%以上。在这一阶段,应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1.推行限额设计
要求设计单位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投资估算来控制初步设计,按照初步设计概算来控制施工图设计。
2.加强设计方案比选
不同的设计方案往往在造价上存在显著差异。要求设计单位采用多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选,从建筑成本、施工周期、后期维护等多维度进行详细比选,选择既能满足建筑功能需求,又在造价上更为经济的方案,有效降低项目的整体造价。
3.提高设计深度和精度
设计深度不足、图纸质量不高,会导致施工过程中的变更频繁,进而增加项目成本。因此,在设计阶段,要确保设计文件的深度和精度,对项目可能涉及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考虑,减少施工阶段不必要的变更。
二、招标阶段为概算控制奠定基础
招标阶段是选择优质施工单位和供应商的重要环节,对控制项目成本有着直接影响。
1.规范招标文件编制
招标文件应清晰明确地阐述项目的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工期要求以及评标办法等内容。避免投标单位因对项目要求理解不清而出现报价偏差,也有利于后期施工合同执行和造价控制。
2.合理设置招标控制价
招标控制价是防止投标人哄抬报价的重要手段。要编制科学合理的招标控制价,需要准确掌握市场行情和工程成本信息。招标单位在编制招标控制价时,要组织专业人员对建筑材料、设备、人工费用等进行了详细的市场调研,并结合类似项目的造价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合理的招标控制价,为项目的造价控制和合同履约提供有力保障。
3.严格审查投标文件
对投标文件的审查要全面细致,不仅要关注投标报价,还要对施工方案、企业资质、业绩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核。避免因选择不良施工单位而可能带来的工程质量和超概风险。
三、施工阶段是概算控制的关键
施工阶段是项目成本发生的主要阶段,也是概算控制的重点和难点。
1.加强施工组织管理
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可以有效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施工单位可以通过优化施工总平面布置,减少材料二次搬运费用;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机械设备,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节约工程成本。
2.严格控制工程变更
工程变更往往是导致项目概算超支的主要原因之一。要建立严格的工程变更审批制度,对变更的必要性、合理性进行充分论证。减少或避免因工程变更导致的造价增加甚至超概算风险。
3.加强材料和设备采购管理
材料和设备费用在项目成本中占比较大,加强采购管理对控制成本意义重大。一方面,要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质优价廉的供应商;另一方面,要合理控制材料和设备的进场时间和数量,避免积压浪费。建设单位可以通过集中招标采购,与供应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来降低采购价格,还保证材料质量。
4.强化工程计量与支付管理
准确的工程计量是支付工程款项的依据,也是控制项目造价的重要手段。要建立健全工程计量制度,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和相关规范进行计量。在工程计量过程中,监理单位、造价跟踪单位严格把关,对每一项完成的工程量进行现场实测实量,并与施工单位上报的工程量进行核对,确保计量准确无误,避免超计量支付现象的发生。
政府项目概算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于从设计到施工的全流程。只有在各个阶段都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才能实现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提高政府项目的投资效益。